20 February 2015

[上班族的週末冒險] 太魯閣Taroko 峭壁上的錐麓古道 Zhuilu Old Road 健行


24th, May, 2014

緩步上攀古老的部落山徑,
合歡越嶺古道的遺跡在腳下屹立。
立霧溪的上方,騰雲下探,
萬丈擎空驚嘆天工柔水切穿的銳利峽谷,渾雄而俊秀。
荒路踏青的週末,萬籟俱寂,僅聞潺潺和啁啾。
                                              








▃▃▃▃▃▃▃▃▃▃▃▃▃▃▃▃▃▃▃▃▃




謝謝你閱讀我的遊記!
我的部落格已經正式搬家到:〖aaaffogato.com
新的文章將不會更新在這裏。
你可以繼續在這裡閱讀這篇文章,也可以到新的位置讀它,
雖然我還是希望你能來新的地方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抵達相同文章連結


▃▃▃▃▃▃▃▃▃▃▃▃▃▃▃▃▃▃▃▃▃





春末的星期五午后,郊區攝影棚焦頭爛額,
已三日沒能好好闔眼我竊竊地接起 Liz L. 的來電-
「妳記得嗎?是明天唷!妳會來吧?!」

絕望如我當真忘得徹底,
探險大王 Zh. 不知多久之前安排的錐麓古道散步就是這個週末,
而我卻該死地在這個需要一些體技的時刻累得要命!

這些一起長大的女孩一如青春歲月時一般嚮往自然,
一遍遍地將小小的冒險鋪滿我的週末時光。
睡魔纏身還是不願意錯過,我就這樣被同窗友情拎著,
來到了位於太魯閣峽谷,充滿遊客的燕子口上方,
高懸著的古老險道。




錐麓古道是一條位於太魯閣峽谷,燕子口上方的古老驛道,
合歡-能高越嶺古道保存最完善的部份,起於慈母橋,迄在燕子口,
劃過立霧溪凌空的、巴達岡的陡峭錐麓大斷崖。
它懸掛於「三角錐山」的山腰間,「錐麓」即三角錐山山麓之意。




初初進入這個大理石群壁聳立之幽谷的是泰雅族賽德克雅族的太魯閣群
(後來在 2004年正名為太魯閣族為了尋覓更寬闊的耕地與獵場,
他們翻過中央山脈、順著立霧溪往東移動,
來到今日的花東縱谷建立家園。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樟腦、檜木以及其他礦產,積極進入深山,
與太魯閣族爆發戰爭;而西起霧社、沿濁水溪翻越合歡山至立霧溪而下的「太魯閣道路」,
也就是今日的合歡越嶺古道-則是他們為了征服太魯閣族而陸續開闢的軍用道路。

這條充滿爭奪血淚的古老道路穿越了廣大的立霧溪流域,
因大理石質地堅硬難以侵蝕,溪流溫柔地將群山雕琢成了深窄的陡峭峽谷,
太魯閣族人為了開鑿山徑,必須要將繩索綁在腰際由斷崖垂掛而下,
在山壁上鑿洞、埋設炸藥,才能在堅實的大理石上鑿刻出狹窄的路基。






蘊藏著無數驚心動魄的泣血時空,錐麓古道兼具文史蹟及生態風景之價值,
全長約16 公里,斷崖位於海拔750 m之處,共長 1,200公尺,路寬90公分,與立霧溪有600公尺的落差。
在這樣驚險的地理條件下,不難想像百年前築道之艱辛,
凌空下探,更能體會「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終不敢交談」的驚悚。

如今,合歡越嶺古道已漸漸和中橫融合,
錐麓古道因地質堅硬,仍保有布洛灣部落遺址和多處駐在所等人文遺址;
區域內也保存了許多台灣特有種動植物。
(Reference: 健行筆記-錐麓古道台灣山林悠遊網)





根據登山口的告示,錐麓古道慈母橋至燕子口總長共10.3 公里,
步行約需7小時,探險大王 Zh. 率領的一行人早晨9點由入山口出發,
大約下午3點就坐在燕子口的錐麓吊橋上看立霧溪潺潺流過。

雖然錐麓古道並不是特別難的挑戰,但在不熟悉的山林裡還是有嚮導比較安心,
何況由民宿抵達登山口的這段路需要小巴幫忙。
這一趟舒適的峭壁散步 Zh. 找到了 好野人 Love Wilds 的大熊帶我們去玩,
他和他的搭檔不但會沿路解釋遺跡歷史、幫汗如雨下狼狽萬分的遊客拍寫真集,
還揹了好好吃的滷味和米粉湯讓我們當午餐。
(這樣一趟多少錢我忘記了,付上:好野人官網,他們還有很多其他的路線可以去撒野)



A. 錐麓古道        B. 燕子口         C. 砂卡噹步道         D. 崇德車站/板下


前往錐麓古道一定會經過充滿戴安全帽遊客的燕子口,
另外,在立霧溪的下游還有C. 砂卡噹步道 可以玩耍,
非常適合一起排進兩天一夜的上班族週末行程當中。
而溪口向北的 D. 崇德車站則是觀看清水斷崖的好所在,
如何夜宿星空再用朝陽把自己曬傷請看:[Qingshui Cliff 清水斷崖之 夜宿板下星空與浪花獨木舟]






穿越遊客滿織的燕子口洞穴


燕子口對向的大理石質地峭壁好吸引人




沿著太魯閣峽谷前行,一路山光旖旎


然後抵達作為踏青起點的慈母橋


古道的入口綠苔滿佈,郊山一般看不出厲害




進入錐麓古道需要事先申請入山許可,平日開放60人,假日是90。
登山口外的涼亭一早就備著檢查人員核對資料,
當領隊大熊認認真真準備入山事宜,我們也很認真發呆和撒尿。




入山口之後的小徑一下子就領著路來到了由大理碎石構成的峽谷,
顛顛簸簸,緩緩向前。

錐麓古道的散步路徑大概是:
慈母橋 -4.7K→ 錐麓駐在所 2.5K→ 斷崖駐在所/錐麓斷崖終點 
0.6K→ 錐麓斷崖起點 1.3K→ 巴達岡二號吊橋 0.1K→ 巴達岡遺址 1.1K→ 燕子口(錐麓吊橋)



爬上小小的陡坡回望橫跨溪谷的慈母橋



由漂亮大理石構成的峽谷河階




沿途指標清晰,是有妥善規劃的休閒路線

穿過涵洞之後進入森林




最喜歡山林裡優遊自在的居民們



森林之後,峭壁鳥瞰的峽谷曲折綿延,立霧溪水湍湍奔移

想像許久以前的居民胼手胝足,一鑿一刻翻開山徑,
造就了我一個嘆為觀止的晌和,實在覺得無限感激。


8.5 k 的高繞區,只是高,走起來並不費力,不能算是哭坡



這樣的小徑走起來其實並不累人,在稍微喘氣發汗的上坡之後,
總是立刻出現平緩的山徑讓遊客散步休息。


事實上,在舉手說要參加、跟著大家搭上火車、在花蓮玩了一晚,
恍神如我對於即將要玩賞的地方實在完全沒有概念;
一直到真正踏入這片山林,才漸漸了解錐麓古道的神奇,
也才以肉眼零時差地感受到她的浩瀚與細膩。


山裡的居民就是這麼可愛!


原住民嚮導一路上悉心解說山裡的生態還有歷史故事
彷彿小時後的校外教學


嚮導說,古老的驛道不如今日充滿穩固的橋梁,
陡峭石壁上殘存的脆弱木枝即為當時的路徑,
想像彼時艱辛的人們帶著沉重的山礦,行走於如此破碎的路上,
在驚訝之餘也沉默了起來。

簡直就是獨木橋,難怪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終不敢交談」
是我也不敢交談,喘都來不及了!!


穿越小小的溪谷,前往錐麓駐在所。



「駐在所」指的是日治時期的、在偏遠或特殊地區的警察局,
也就是當時管理太魯閣族的日本單位,
這一段路上共有巴達岡、斷崖、錐麓和合流四個駐在所

早餐沒吃飽體力耗費太快,一路上我都處在一種要餓昏的狀態,
拼命在斷崖和森林中狂吃彩虹糖補充能量,
對於被當作午餐預定地的錐麓駐在所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仰慕之情。

好不容易來到了錐麓駐在所,腳程無敵的阿伯們早已吃開,
以至於山巔上的小平地無法再容納我們這些小伙子,
於是嚮導先生宣布,「那麼我們到斷崖駐在所再吃午餐吧!」
絕望如我,要不是大方的阿伯直接送了我們整盤滷豬耳朵,
我可能會直接落淚耍賴一坐不肯起!


宇宙最香的豬耳朵,阿伯一端出來,
還要耗費好大的力氣才能假裝客氣,差點連阿伯的手都咬下來




餓著肚子繼續上路,沿途能夠看到高懸的斷崖之路鑲在山的側臉


高聳的峭壁深探至溪間,巍峨嶙峋




沿著立霧溪前行,大約一個多鐘頭後,我幾乎要失去理智時,
終於來到了斷崖駐在所,也就是定義上的錐麓斷崖終點。

知道大家餓瘋,嚮導們立刻在開炊之前打開了豐盛的滷味系列,
用鴨翅豆干海帶小菜讓腸胃們稍安勿躁,他們才迅速開火。


在駐在所攤開所有食物


阿伯贊助的豬耳朵和滷味世界徹底豐富了我的錐麓之旅


努力煮冬粉湯的嚮導和餓昏的人

吃飽立刻踏出斷崖之路!


樹林的盡頭,雲開霧散,萬丈擎空的峽谷翩然現形




五月末的孟夏微風舒涼,
吹拂在健行後的潮濕髮梢,唱頌流連於天地山間的溫柔。
山巒的俊秀壯美、細膩婉約,還有她的陰晴多變,
都讓訪客奮勇地端上敬畏與羨戀之慕,
渴望悠遊在她每一個回眸、每一片雲開的眉梢。
幸運的是這個多雲的晴朗午后,山谷清朗宜人,
天開地闊,令峽谷風光坦率地躍然眼底。





700 公尺聳立於川面之上,還好大理石堅固穩定




90公分寬的山徑只能魚貫而行
(Photo by  Zh.)

燕子口和中橫公路安放於腳下


在山下看見的很酷的山壁,就是自己踩踏的地方!

說一百遍,可以跟這些人一起長大絕對是一件最幸運的事了
(Photo by  Zh.)

(Photo by  Zh.)


曲折綿延的立霧溪宛若鮮白色的緞帶,
纏繞在山巒綠叢之中,點綴雲開霧散的浩瀚群岳




斷崖之後是下山的路

循著森林漸漸向下



在山洞與森林的盡頭,進入了巴達岡


巴達岡二號吊橋


通過修整完善的吊橋,映入眼簾的是一整片蓊鬱的草坡


這一片今日已由遍野白花覆蓋的蒼綠,
曾經是這片山野最熱鬧的娛樂中心。

「巴達岡」在太魯閣族語中為「麻竹」之意,也指「突擊戰地」,
可同時在地名上了解其作物與戰略價值。
百年前,呂可社人「伊旁.沙外」見此地為前往東岸語和人交換食鹽、彈藥和武器的樞紐,
便率領四戶32 人在此定居
日治時期,此處更設置招待所、俱樂部、駐在所和蕃童教育所等設施,
成為富世和天祥之間重要的休憩所,也是這片山嶺上的唯一繁華。


仍然生機勃勃的巴達岡展望


今日,在這尚未入夏的春風末梢,
古老的地基已由成群蒼綠與白花鋪滿,
只留下幾處房舍基座証明昔日燈火。

有關巴達岡日治之後的變化,
請看山友前輩 17 年前探訪的今昔緬懷:大隻熊的部落格-巴達岡的前世今生


ˊ
只剩小小的故事牌訴說著巴達岡曾經的喧囂


我想像著當時的女眷,隨著丈夫徵調至山林,
穿著和服與木屐,在終日的鳥語花露間踏著窄窄的山階,
來到巴達岡的燈火之中,酣暢遙想東北方的家鄉。

綠叢中僅存的鳥居是巴達岡最顯眼的遺跡


曾經的巴達岡鳥居



巴達岡之後順著小小的山坡向外,回到了燕子口,
立霧溪的對岸遊人如織,
仍然沉浸在山林空幽中的耳朵一時之間難以適應遊覽車族群,
只好在入山吊橋上坐攤拒絕接受文明世界。





吊橋上望出的峽谷更有一種遺世獨立的薩然巍峨

休息得太舒爽, Liz L. 一個閃神就把新手機送給立霧溪了




飛燕迎賓


若是由燕子口啟程,即以這座深入山林的吊橋當作起點

是說出來也需要工作人員幫忙開門




大汗淋漓,嚮導們帶來了最爽可樂當救贖,
不過這一刻大家最渴望的還是花蓮新城佳興冰菓店不可思義檸檬汁!!



這檸檬汁不是開玩笑,好喝到要落淚,
很少有一下山能跟可樂的爽度 compete 的飲料!
雖然他們家的什錦麵也是讓人看得無法忍住不點,不過跟檸檬汁是要怎麼比!

一離開太魯閣一群人就么飽吵逼嚮導現在立刻這一秒把我們弄到佳興門口,
然後爽透人手一杯搖搖晃晃逛起大街。

門口的小黃狗喝到檸檬汁才有心情陪他玩

在它面前誰敢說自己是黃金比例!!
花蓮縣新城鄉新城村博愛路22號 (03 861 1888)



除此之外,週末的小冒險 Liz L. 安排大家住的是Hello Backpackers
乾淨又舒服,女孩們一起住總是特別好玩雖然我永遠倒頭就睡...





另外,錐麓古道的下游還有砂卡噹步道可以玩耍,
非常適合一併排入週末冒險的清單當中。



「砂卡噹」在太魯閣語當中是「臼齒」的意思,
因為建社時挖出臼齒而命名。
砂卡噹溪發源於二子山和曉星山,
在太魯閣注入立霧溪,屬於立霧溪的支流。
這裡的溪水清澈碧綠,流經許多太魯閣族部落,
一旁的砂卡噹步道則是部落們對外連絡的重要道路。


步道平緩愜意,在接近森林處路封,只有族人能進出。
於是一行人決定往溪水裡走去。



 泡泡腳,玩玩水,還可以在冰涼的溪水裡扭打一翻






其他行程還有到七星潭發呆,等待晚餐時光來臨








帶著檸檬汁,回家準備下一次的郊遊吧!












相關資料連結:
1. 錐麓古道詳細交通路線與路跡:健行筆記-錐麓古道
2. 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介紹(申請入山):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6&sm=1&page=2&id=19#up
3. 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地圖: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4&sm=0&page=1#up
4. 山友前輩的遊記:http://maluchunchun.pixnet.net/blog/post